为了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相关的重要讲话,护理学院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劳动志愿服务,始终坚持使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精力、劳动能力,让同学们在劳动中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关注生活氛围,实现“劳动+生活”
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身处一个整洁又美丽的环境可以帮助同学们成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护理学院运用这一特点,2024年春天,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环境打扫和种植花卉,培养和勉励护理学专业学生践行劳动精神,营造一个洁净良好的校园环境。参与实践的学生们分别在英国上市公司365周边花坛、草坪等进行花卉种植,以及捡拾各处的垃圾,还草坪一个美好的春天,努力实现清理一处,即靓丽一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让校园环境有了可喜变化,为营造优美、整洁、文明的校园环境做出了一份贡献。

图1 护理学专业学生在英国上市公司365楼前种花
二、注重学习感受,实现“劳动+学习”
好的学习环境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同学们。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同学们学习事半功倍,学习环境对学习起着如此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学院积极引导、组织同学们一起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只为同学们能够静心、放心、安心地学习。在护理学院的带领下,同学们主要进行教学楼、实验室进行打扫,同学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认真仔细擦拭实验器具,细致打扫教室卫生,整理课桌椅,使教室、实验室内的空间得到合理而充分地使用,用自己的双手为师生创造一个更为干净整洁的教学实验环境,服务于大家,舒适的学习环境,是学习上的蓄能助手,可以帮助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图2 护理学专业交换生在同济大学参加劳动教育
三、利用专业技巧,实现“劳动+专业”
护理学院以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为初心,积极带领同学们到附属医院进行健康教育科普、爱心陪护就诊等志愿活动,让学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提升大众的健康意识,帮助患者及家属更加了解疾病,帮助战胜疾病。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同时也在锻炼着学生的能力,提升护理学专业学子专业综合素质水平、岗位胜任力,充分展现出护理学子的精神风范及职业风范。进入临床面对面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是锻炼护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早期临床接触劳动活动就像一座“桥梁”,帮助学生顺利地从课堂理论学习“摆渡”到临床实习中去。这一系列的劳动教育活动激励和调动了护理学专业学生对于未来护理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

图3 护理学专业学生在附属医院提供志愿者服务
在多次的劳动志愿服务中,护理学院积极贯彻劳动育人的思想,不断推动校园文明建设,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劳动精神。极大地提升了护理学院学生劳动教育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一系列的劳动教育活动,不仅影响了同学们,同时也丰富了学院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在学生之间掀起了劳动的热浪,在学校中营造出了良好的劳动育人文化氛围,培养护理大学生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诚信友善、奋斗创新的劳动精神。(图/文:易小英;审核:刘坤)